交易所 IPO 争夺战:看好中国科技独角兽,纽约与香港暗中较劲

 

据CNBC报道,一些大型中国科技独角兽准备今年晚些时候IPO,这些IPO吸引了投资人的注意,他们将目光转向蓬勃发展的中国科技产业。再看幕后,为了争夺这些企业,纽约与香港暗中较劲。赌注很高,可能超过2500亿美元。

 

Williams Capital Advisors投资银行创始人、CEO David Williams说:“整体来看,一旦这些中国科技企业开始交易,它们的市值可能会超过几千亿美元,甚至更多。”

 

Renaissance Capital分析师Matt Kennedy表示赞同,他说:“对于中国IPO来说,今年将是更辉煌的一年。”他说许多IPO都是大型 IPO。

 

去年有137家中国公司上市,总计融资322亿美元,这是Renaissance Capital提供的数据。科技IPO尤其抢眼,比如苹果供应商富士康融资3.47亿美元,估值23亿美元;腾讯支持的阅文集团(China Literature)融资11亿美元,估值64亿美元。这两家公司都选择在香港上市。

 

有16家中国企业在美国上市,融资34亿美元,比2016年多了一倍。一些企业值得注意:腾讯支持的搜索公司搜狗上市,还有5家网络信贷机构上市,包括趣店、拍拍贷;阿里巴巴支持的物流公司赛诺国际(BEST)也上市了,还有4家教育企业,比如博实乐。

 

到目前为止,中国IPO市场仍然很兴旺。小米的到来为IPO市场再添一把火,一位知情人士说,小米准备在香港上市。一些报道称,小米可能会在2018年下半年上市,估值500亿美元。

 

在小米之后,可能还会有一些独角兽中国企业上市,包括打车应用滴滴出行,电商网站美团-点评(估值300亿美元),字节跳动(bytedance)也可能上市。

 

Kennedy还提到了蚂蚁金服、陆金所、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(Sinopec Marketing Co.),它们也是有力的竞争者。

 

交易所竞争

 

一直以来,中国新经济公司喜欢去纽约IPO,那些在国际上拥有业务、在海外扩张或者想在海外扩张的企业更喜欢纽约。2014年阿里巴巴抛弃香港,在纽约上市,这是纽约取得的最大突破。阿里巴巴的融资规模达到250亿美元,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。

 

在纽约上市企业的估值更高,而且会有大量科技投资者支持,纽约的“上市系统”也比较有弹性,比如可以设立多级股票,它还是全球最大的交易市场,名声远扬。

 

香港与中国内地具有相似性,这是一个优势,时区也一样,对高管有利;香港股市还与中国内地股市连通,一旦股票开始交易,可能会吸引中国人的兴趣。可惜,目前虽然已经连通,但是无法向IPO投资。

 

为了反击华尔街,香港一直在改革,借新政吸引中国科技企业。例如,香港接受多级股票,赋予创始人更大的控制权,许多新经济公司都会设立多级股票,减轻短期投资者带来的压力,专注战略性增长。今年6月,香港新政策就会正式生效,允许天使投资(Pre-Revenue)生物科技公司上市,允许那些在美国、英国次级市场交易的公司去香港上市。

 

尽管如此,香港的挑战仍然很大,例如,中国科技创始人有历史情结,偏爱纳斯达克、纽交所,因为它们拥有“国际化”形象。投资公司GGV Capital的管理合伙人Hans Tung说:“在中国企业家眼中,在纽约IPO是很有威望的事。现在香港积极进取,对公司更友好了。”

 

交易所很热情,希望VC支持的中国科技公司能够去它们那里上市,幕后PE和VC支持者肯定也很高兴,几年前,他们向新兴中国企业投资,现在可以让资产流动起来,何乐而不为?

 

当企业上市时,在公开市场的估值是它们最先考虑的事。按估值计算,滴滴出行是世界第二大独角兽企业,估值仅次于Uber,它已经从Matrix Partners、老虎环球、软银获得巨额投资,估值达到560亿美元。知情人士说,今年或者明年,滴滴可能会去纽约IPO。现在滴滴出行的业务已经进入中国400个城市。

 

为什么选择纽约的交易所?它有什么吸引力?可能是因为滴滴想在海外扩张。去年,滴滴设立国际部门,还在加州山景城设立研发实验室,开发AI与无人驾驶技术。字节跳动(今日头条母公司)也准备在纽约上市,它已经投资10亿美元收购美国视频分享App Musical.ly。

 

今年晚些时候,小米在香港IPO时可能会赶上市新政策。2014年,香港证券交易所输给纽交所,没有争取到阿里巴巴,主要是因为香港对多级投票架构不认可。GGV Capital投资人Tung说:“阿里巴巴IPO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IPO,它的市值让香港政府目瞪口呆,让它们从沉睡中苏醒过来,做出改变。”

 

香港交易所面临很大的压力,它必须调整政策,让企业上市变得更轻松。香港交易所行政总裁Charles Li最近谈到新政策时说:“我们达成一致,认为香港资本市场必须扩大范围,只有这样才能让香港继续成为国际领先金融中心。”

 

变化的香港

 

香港证券交易在中国新兴科技企业面前有许多优势,例如,它与中国大陆很相似,投资者对公司的产品比较熟悉,而且语言与时区也是相通的。

 

小米CEO雷军英语不流利,几年前他几乎从不说英语。在美国,小米的产品并不知名,但在中国和东南亚,小米却是很有名望。

 

投资银行家Williams认为,如果某个地方的人更容易理解公司的业务,也许会获得更好的估值。

 

Capital IQ对香港、纽约、伦敦交易所的IPO进行对比,发现2017年香港是第二大IPO市场,有142起交易,如果按金额计算排在第四位,融资规模达到124亿美元。2016年,香港证券交易所拿下121宗IPO,金额205亿美元。

 

2017年,纽交所拿到68宗IPO,融资规模260亿美元,2016年只有34宗,规模260亿美元。纳斯达克2017年拿到110宗IPO交易,融资141亿美元,2016年只有86起,金额99亿美元。

 

将伦敦证券交易所、AIM、SME Growth Market加在一起计算,伦敦2017年夺得交易155宗,融资规模393亿美元,2016年夺得交易128宗,融资规模284亿美元。

 

和香港一样,伦敦证券交易所也在努力讨好中国科技企业,最近,它在开市时欢迎中国自行车分享公司Ofo去英国上市,自此之后,Ofo积极在英国扩张业务。

 

香港对上市政策进行调整已经起到一些效果。华兴资本(China Renaissance)中国股权投资主管Kai Fang认为:“以前一些企业将纽约上市当成唯一选择,现在改变了态度,计划在香港上市。如果新政正式推行,这种趋势会继续下去。”

 

2017年下半年,一些新经济企业在香港成功IPO,将香港证券交易所引向光明,它有望成为科技公司的上市好选择。看看去年香港最大的10宗IPO,有4宗来自科技行业,这些IPO全都得到了本地投资者的积极追捧,第一天的涨幅创了新高。

 

2017年11月,阅文集团在香港上市,融资11亿美元,上市首日股价大涨86%。就在同一月,PC游戏公司雷蛇在香港成功融资5.04亿美元,上市首日股价大涨41%。9月份,众安在线在香港上市,融资15亿美元,这宗交易是去年香港第二大IPO交易,是亚洲最大的金融科技IPO交易。